2017年6月6日 来源:农民日报
今年春天,成都因为一首《成都》而大火。同样火热的还有于2008年初拉开大幕、被称为“破冰之旅”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多年先行先试,一个以“还权赋能”为核心的“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目前已在全市建立,实现了土地可持续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和农村可持续繁荣。
四川成都,这座肩负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等多重任务,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正以特定的地理基础条件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优势,为农业农村发展不断培育新动能,加快构筑全国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
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打造增收“加速器”
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成都市温江区国家4A级景区“国色天乡乐园”游人如织。紧临景区的万春镇天乡路社区4185位农民,背靠游乐园项目、依托股份经济合作社,又迎来一次按期分红。
“集中住进新村后为他们配套了人均8平方米的商业股权用房,所有权归农户,经营权交由社区招聘的专业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王世军告诉记者,每年每个农民除了从合作社领取2537元土地租金、960元铺面租金和232.81元股金外,还可在引入项目公司中获得务工收入,目前社区农民就业率达93%以上;同时,通过整理农民集中居住后的大片土地,社区集体获取固定租金之余融资开发集体资源,建设了18.37亩天乡农贸市场,每年可获得18万元收入,并按照市场化逐步上调分成比例。
时针拨回2008年。温江区作为成都市首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县,率先探索以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集体土地股权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两股一改”试点,对集体所有确权到村、到组但未确权到户的农用地、建设用地等资源性资产,集体所有房屋、设施、设备等经营性资产及集体所有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进行全面清理核算,并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资格界定,明确集体经济组织不设集体股,只设资产股和资源股。
抓住政策机遇,天乡路社区对原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化改造,以村民小组为单元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以村(社区)为单元建立股份经济合作联社,将1920余万元集体经营性净资产、2298.37亩土地,形成“资产股”“土地股”“商铺股”,并颁发了统一印制的记名股权证书。
“土地股每0.01亩为1股,资产股以1元1股量化到人,修建农民集中居住区时建设的3.6万平方米商业用房以1平方米1股量化为商铺股,合作社和所有农户分别以所占规模持股。”王世军说,量化后的资产股和资源股实行“生不添、死不减”静态管理,短短几年,村级集体经济呈几何数增长:2012年集体经济收入由最初的30万元增加到230万元,集体资产由不足17万元增加到5500余万元。
数字蕴含巨变。目前温江区建立三级农村集体股份合作组织1234个,颁发股权证书7.1万本;农村集体资产总额由股改初期的3.73亿元增加到5.41亿元,增长1.45倍;培育集体资产上千万元村(社区)10个、上百万元村(社区)比例达到58%。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401元,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2.1亿元,10年增长了5倍。
确实权、颁铁证,还权于民,为产权“长久不变”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全国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温江“两股一改”模式为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作出有益实践,化解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适应、集体“三资”产权不明晰、进城农民不安心等问题,促进了农村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土地流转收益。
而这一切的基础,得益于明晰的产权。地处川西坝子的都江堰市鹤鸣村,因其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第一个开始试点、第一个完成确权颁证、第一个形成配套措施章程、第一个通过专家评审,被称为“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村”。